瑜伽与太极 连结与共存

当天下午,1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瑜伽与太极——超越身体的对话”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作者 刘畅
04 1
专家学者在“瑜伽与太极——超越身体的对话”分论坛上发言。

6月21日,在第八个国际瑜伽日到来之际,以“瑜伽为媒 文明互鉴 中印携手 民心相通为主题的2022年国际瑜伽日暨中印人文交流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

当天下午,1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瑜伽与太极——超越身体的对话”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副院长贾望伟担任该分论坛的主持人。

与会嘉宾、擘雅研究院院长李政阳强调瑜伽和太极源于人类,属于世界。当前擘雅研究院致力探索瑜伽背后的五个层面:即运动、生活、艺术、哲学和文化。

美国太极科学联合会秘书长、美国加州政府针灸局委员李书东在会上作“漫话太极”的主题发言。他分享了太极拳如何以“员工健身计划”“医疗太极课程”等形式,在斯坦福大学发挥东方魅力。

与会嘉宾米什拉是印度瑜伽协会副会长,印度德弗文化大学副校长、创始人之一。他在发言时指出,瑜伽科学可以引领大众精炼自我、纯洁心灵、纯净精神。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天津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院长、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祥全认为印度瑜伽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古代中国,瑜伽行派来到中国化身为“禅”,最终促成了少林功夫的成熟与完善。现代中国,经欧美体育化的瑜伽再次来到中国,最终形成了健身瑜伽。

与会嘉宾徐新建是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他强调需要通过跨文化交流,梳理从修身、坐忘到瑜伽、太极的身体意义。

印度卡瓦拉亚达翰慕瑜伽研究院院长苏伯特·提瓦瑞在会上的发言聚焦瑜伽在应对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他强调大众不仅需要练习瑜伽体式,还要练习调息法、执持、凝神、行禅等其他瑜伽形式。

与会嘉宾路芳是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教授。她认为需要完善瑜伽作为生活方式的研究,为“不断扩大人们全面的美好生活需求”服务;为“培育以真善美为精神气质的文明、健康、和谐、优雅的生活方式”提供一种方式。

南开大学副教授、南开大学与恒源祥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赵文在会上的发言聚焦印度瑜伽与中国道家养生术中的身、心、神。他认为瑜伽注重身、心、神的紧密联系,实现了身心的平衡发展。

与会嘉宾黄晓灵是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他认为当疫情防控成为世界话题的同时,运动、身体、健康就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太极与瑜伽不仅仅是单纯的健身方式,也是展现中国与印度两大东方文化的古老养生术。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讲师、北京体育大学与恒源祥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卞景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拥有十分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太极拳对儒家的中庸思想多有吸收,具体表现为在行拳走架上“求中”,在精神意念上“守中”,在技击对抗上“用中”。

与会嘉宾、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上海体育大学与恒源祥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岳涛认为,从印度瑜伽文化与中国养生文化所具备的文化特质来看,二者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肉体的健康,更关注生命的觉悟和智慧之境的开启。

海克力斯健身联合创始人鲍兵伟认为瑜伽是古老哲学思想的载体,宽容和接纳是瑜伽的精神。他表示,海克力斯作为云南省健身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愿意为瑜伽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来实现自我价值。

中国艾扬格瑜伽学院院长陈思认为,将太极、五禽戏与瑜伽、冥想结合,属于用功对象错误;瑜伽、冥想、佛法、禅修结合,中医、太极、行易、内丹、中药结合,才是清醒的结合。

中国左右普拉提培训学院创办人、中国好脊柱讲师团副团长吴振巍表示,瑜伽、太极、普拉提、八段锦等运动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流疼痛医学和健康养生领域关注,大量证据表明现代人的肩颈腰腿痛与生活和工作方式中的静态体位,以及随即产生的肌肉软组织张力的失衡有着根源性关联。

印度德弗文化大学助理教授亚丁认为,瑜伽和太极是多种实践、古老思想和智慧的融合。学习瑜伽和太极的过程,可以提升自己,并找寻身份认同。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与东南亚文化学院(国别研究院)讲师叶倩源围绕瑜伽文化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的关联与契合,强调瑜伽文化与白族传统生态观在对自然事物的基本认知、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市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办,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中国外文局《中印对话》编辑部、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