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生机并存:民营企业如何再出发

只要中国民营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控制经营债务规模,未来的大好局面仍然可期。
作者 周德文
Mainpic
2017年3月7日,浙江宁波,吉利汽车生产线。VCG

过去十余年,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多轮洗礼。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民间借贷危机导致了大批民营企业倒闭,从2016年延续至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淘汰了大量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粗放型生产的民营企业。可以说,能够坚持到现在仍然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大多具有相当的韧性。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构成和以往已有很大不同,目前仍在存续经营的民营企业大都比较符合政府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政策,与“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规划的匹配度较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些企业有望得到政策上较大的倾斜。

尽管多数的民营企业质地优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长远规划的要求,也基本符合国际产业分工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国际大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加上国内金融政策趋紧,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市场端的有效消费需求问题,二是维持生产经营或实施技术升级改造的资金短缺问题。这两类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为企业的债务危机和资金链断裂风险。

就现状而言,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危机重重的内外环境中获得新的生机,再次出发并发展壮大?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应对中美贸易冲突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民营企业应积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在有能力的条件下,适当缩减对美出口产业链的产品供应,重点满足其他市场的商品需求,从而有效降低对美国商品需求的依赖程度,进而降低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风险。

控制企业债务规模。企业负债经营是一种常态,但超出企业能力范围的负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和风险。民营企业不能为了短期订单或上马新项目而盲目举债,置企业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之中。因此,超出企业能力范围的项目应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考虑,从而有效控制企业债务,把握后续的更好机会。

积极寻求国际机遇。充分利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国际并购成本较低的机会,寻找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优质标的进行并购。一方面,通过并购引进国际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提高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并购获得标的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助力原有产品打开新的销售市场。

落实企业技术升级。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实施企业技术升级项目,并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核心,推动业务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业务流程及组织管理升级再造,为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应科技化浪潮。当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迭代必将推动全产业链的变革。民营企业家必须准确把握与自身企业密切相关的技术迭代情况,做好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把握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在恰当的时机推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产品和服务。

把握城镇化机遇。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经历以农村人口为主向以城镇人口为主的转变,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必将带来国内市场的扩容和升级。特别是农转非人口的生活形态将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大多数生活资料自产自用,转变为生活资料全部由市场提供。这一演变将对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产生深远影响。民营企业最贴近这个持续变化的内需市场,如能准确把握其中蕴藏的巨大机会,势必形成新的增长引擎,进而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此外,虽然遇到了困难,但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的基础和活力却远胜从前。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相比,中国民营企业家呈现出“新生代”特点,形成了70后、80后主力。他们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相当一部分有留学欧美的经历,这和过去民营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新生代企业家还是被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刻影响的一代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因而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更具优势。

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外环境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同样存在。只要民营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控制经营债务规模,未来的大好局面仍然可期。

本文作者为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融经济研究院院长、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