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西南:中印地方合作的机遇与前景

从两个大国、邻国关系的大局和长远看,中印关系将继续改善,地方合作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作者 任佳
Theme
2018 年1 月31 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云南高等教育展暨推介会上,一名云南农业大学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印度学生介绍情况。(新华社)

中国西南地区与印度的交往历史悠久。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一个方向从四川经过云南出境到缅甸,与印度东北部如今的阿萨姆邦和曼尼普尔邦连接,另一方向通过茶马古道经云南大理北上,经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进入西藏与印度相连。南方丝绸之路是西南地区通往印度的民间古道,也是中国通往域外最早的国际通道之一。

上世纪90年代,西南地区的学者率先与印度学术界展开交流。西南五省区社会科学院发起联席会议,探讨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为西南地区面向印度洋和南亚开放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1997年至1999年,云南省接连派出学术代表团访问印度。两国学术界互访交流后,创造性地提出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概念,并于1999年在昆明举行首届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会(后更名“ 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

进入21世纪,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南地区积极响应并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云南提出了三大战略,其一就是要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印度注意到中国政策向西部的倾斜,日益重视与西南地区的交往,地方合作与交流逐渐展开。

2015年莫迪总理访华时签署了《中印联合声明》,中印双方同意成立地方合作论坛,并于当年在北京举行首届会议,李克强总理和莫迪总理共同出席。云南是最早与印度开展合作与交流的省份之一,学术界的先行、政府的破冰之旅、企业家的探索、商会组织的行动,无一不在云南找到案例,西南其他省区与印度的合作也亮点频现。

经贸合作成效显著

在中印双方合力推动下,云南与印度的经贸合作得到了长足发展。自1999至2015年,云南与印度的贸易额从0.27亿美元上升到7.64亿美元,增长超过28倍。中国-南亚博览会在2013年永久落地云南,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赴云南的南亚游客也呈增长态势,其中印度游客占九成以上。云南建工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云南山灞图像传输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印度工业联合会、工商联合会以及印度企业建立了合作。云南山灞在印度通过合资方式建立了公司,属云南省首家,与印方联合开发超过80项医疗电子信息产品,远销非洲和东南亚国家。

四川与印度的农业合作成果丰硕,形式新颖。自2004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与印度的第一大种子公司NathSeed Company合作,共试验、示范杂交水稻新组合30余个,为提高印度粮食产量、培训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出贡献,成为两国农业合作的范例。

贵州也后来居上,2015年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印度安得拉邦在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贵州开阳磷矿也在印度设立分支机构,并于2016年与印度科门德国际有限公司合作,磷矿产品远销南亚市场。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印度建立22条手机组装生产线和10条包装线,月产能约250万台,旗下智能手机品牌MCM在印度市场销量不俗。

2004 年12 月21 日,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第五次会议在云南昆明开幕。(VCG)

人文交流日益紧密

学术交流、智库合作研究在中印地方合作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印之间的学术交流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的良好势头,云南、四川等地的南亚研究机构和大学一直保持着与印度学术界的往来,相继举办中印合作论坛、中国-南亚智库论坛(2017年更名“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与印度经贸合作新战略、孟中印缅毗邻地区互联互通、第三亚欧大陆桥西南通道建设等研究成果均出自云南、四川等地方研究机构。

文化交流成为中印两国共识,教育合作特色明显。中国和印度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传统文化理念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两国关系得以持久的重要基础。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首届中印瑜伽峰会在云南大理举办,此后三年又相继举办了三届中国(昆明)中印国际瑜伽节。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合作成立了瑜伽学院。云南省扩展了印地语等南亚小语种的教学,还开创了地方干部在两地学院学习印地语的先例。早在本世纪初,云南大理学院的医疗护理专业就开始招收印度学生。如今,大理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招收了大量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的学生。四川、重庆在教育合作方式上开拓了新思路,吸引了印度顶级IT企业的教育投资。全球最大的软件培训公司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已经入驻成都和重庆。

友好省邦、友好城市缔结取得突破,成为中印地方合作的重要纽带。经过云南、四川地方政府的多年努力,2013年《中印联合声明》签署时,昆明和加尔各答、成都和班加罗尔成为中印间的首批友好城市。2013年,昆明-加尔各答(K2K)公路考察和汽车拉力赛成功举办,印度沿途民众欢欣鼓舞,连夜等待车队的情景令人感动。2015年中国-南亚博览会期间,印度大使馆在昆明举办了盛大的“印度之夜”文艺演出。成都在其打造“世界软件名城”的规划中,把班加罗尔视为发展样板,希望和班加罗尔一起成为软件业的“东方双雄”。目前,中印之间已建立14对地方友好关系,包括四川省与卡纳塔克邦、贵州省与安得拉邦、重庆市与金奈市等,地方合作日渐兴起。

地方合作前景光明

2013年至2015年,中印政府陆续发布联合声明,明确支持地方合作。两国地方政府也积极抓住此机遇,逐步落实相关合作项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将在进一步共商的基础上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印度的“东向行动”正在加大与缅甸、泰国的互联互通,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形成对接。中印两国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具体规划的研究也在按照既定步骤进行。2018年,中印将推动缅甸召开第四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印度驻华大使2017年到访云南时表示,印度政府会积极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印度智库也认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四国共商的典范,值得推崇。在此背景下,两国地方合作出现新动向,合作交流前景光明。

中印地方经贸合作势头不减。中印两国政府均表示支持有关地方加强贸易投资往来,以充分挖掘中印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中指定领域的现有和潜在互补性,包括印度药品、印度信息技术服务、旅游、纺织和农产品等。2017年,云南与印度贸易额增长了20.5%。印度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市长一行6月访问云南,西孟加拉邦企业家代表团也在8月访问云南。2016年贵州省与安得拉邦结成友好省邦后,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健康、大数据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目前,安得拉邦已邀请贵州参与新城建设,积极提供政策、土地征用等方面的支持,形成了强劲的合作势头。

人文交流仍是中印合作的重要领域。一是智库交流、教育合作将继续推进。2018新年伊始,云南高等教育展暨推介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成功举办,中印太极国际学院揭牌。印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的高校和智库代表团相继访问云南,希望深化合作。2018年中国-南亚博览会期间,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也将同期举办。二是文化交流渐成常态。2017年11月,西孟加拉邦的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云南。云南省和西孟加拉邦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通过组织博览会和节庆活动,双方文化交流将加强。三是中印在演艺、展览、文物保护等方面将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很多项目将落在地方。

工业园区将成为中印合作的重要平台。印度一直在学习中国的工业园区政策。印度非常看好重庆的制造业,希望吸引重庆企业赴印投资,重庆已提出要在金奈等传统汽车名城设厂。贵州则计划在2018年制定与印度共建信息技术产业园区的方案,并希望在2020年顺利实施。此外,中国已宣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建立两个工业园区。广东省与古吉拉特邦、上海市与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分别是友好省邦和友好城市。在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战略的支持下,中国沿海省市也将与印度地方开展更务实的合作。

虽然中印关系在2017年受到“洞朗事件”的影响,但从两个大国、邻国关系的大局和长远看,中印关系将继续改善,地方合作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保持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良好势头,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和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方面,这是中印两国的共识。地方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扩大有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从而给本地区带来繁荣与稳定。

本文作者任佳为云南省社科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