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合作才能推动中日关系进入新阶段

着眼于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双方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中日需求同存异,推动务实合作。
作者 刘江永
Mainpic jp
2018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不顺畅。由于钓鱼岛争端和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中日两国领导人的互动受到消极影响。此次访华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首次正式访问中国,因而备受关注。

对中日两国的各自发展和共同利益而言,领导人互访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中国通过十九大确立了未来改革开放的国策方针,日本也在谋求安倍执政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明年日本将有新天皇即位,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这都要求日本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尤其是和中国的关系。明年日本还将举办G20峰会,为会议营造基调也很重要,安倍可能会邀请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期间访问日本。

安倍访华也是因为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采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破坏国际贸易规则,既制裁中国,也对日本施压。中日两国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和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这就需要两国领导人就国际形势进行沟通。此外,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朝鲜重新回到无核化轨道,南北关系明显改善,朝韩领导人实现会晤,朝美领导人也进行了首次会晤。中国为朝韩关系改善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而日本则处在边缘化位置。日本希望体现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感,也需要和中国协调。

过去5年,“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日本的态度相对消极,没有表现出积极姿态。这主要是因为中日之间仍然缺乏战略互信,日本采取了戒备和防范心态。日本经济的发展非常需要国际市场,而中国是日本不可或缺的市场。日本原本希望通过印太战略和中国竞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日本采取的竞争非协调方式实际上损伤了本国利益,特别是日本企业的利益。这种做法不利于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界发出了强烈呼声,要求加强和中国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两国就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备忘录,这次安倍访华也将就该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这些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不论是项目管理能力,还是工艺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基建项目建设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日本也有其长处,如基建经验丰富、设计理念先进,其防灾、排水等多功能建设经验和技术值得中国学习借鉴。如果中日形成合力,将在第三方市场上实现双赢甚至多赢。重要的是,这种共赢能从具体的合作领域推进中日互信。

此外,安倍此次访华,可以期待中日双方就共同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制以及WTO等多边贸易机制达成共识。除了美国,大多数国家都支持开放多边贸易。正因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日益激进,中日才更需要加强在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的部分产品是从日本进口部件加工后再出口美国的,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也伤害了日本企业。明年1月,美国还要和日本就汽车等产品谈判,日本很难不让步。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市场对日本越来越重要,这为中日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了动力。另外,在金融方面,中日可能就货币互换达成新的框架协议。2002年至2013年,中日已经有了货币互换的实践经验。在当前形势下,双方用人民币和日元开展交易,可以规避美元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两国可能会达成规模更大的货币互换协议。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年,这份条约也将指引中日关系继续前行。条约里包含了两个关键的原则。一是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两国关系,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不诉诸武力。中日之间存在对钓鱼岛主权认知的矛盾,但双方确认不使用武力,这很重要。二是中日都不在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势力建立霸权的努力。这也很重要,因为它针对的是霸权主义行为,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国家。

尽管中日之间存在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但着眼于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双方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两国需要求同存异,推动务实合作。如此,中日关系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新阶段。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中日关系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