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向着家的方向

春节回家过年,仿佛是一次虔诚的朝圣。很多人不管离家多远、假期多短、票多难买、旅途多奔波,“回家过年”都是年终岁末的一件大事。
作者 王蕴聪
Cjx20230
蓉蓉与奶奶一同为姑姑的喜事准备“担盘”。与许多农村一样,因为平日村里的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村里的很多喜事都集中在春节前后举办,而这也成为蓉蓉一家每年都要回家过年的原因之一。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自古,家对于中国人便意义非凡,人的根在这里,灵魂的寄托也在这里。而春节,又是中国文化里最隆重最核心的节日,各种美好、温情、喜庆都属于它。于是,春节回家过年,仿佛是一次虔诚的朝圣。很多人不管离家多远、假期多短、票多难买、旅途多奔波,“回家过年”都是年终岁末的一件大事。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年这一概念已经不是一种定向思维。越来越多的人或是反向探亲,或是选择留在外地,或是外出旅游……但是依然会有这样一群人,从工作、生活的城市不远千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2019年1月23日,本刊记者跟随蓉蓉一家,踏上了回家的路。

农历腊月十八,结束单位的工作,蓉蓉与妈妈、奶奶、表嫂和小侄子早早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与小侄子对于回家的兴奋不同,与长辈对于回家的熟悉与期盼不同,对于出生、生活在北京的蓉蓉来说,老家只是每年过年才会去的地方。即使家里年龄最大的奶奶也在北京生活了多年,但是过年,一家人还是要从北京一起回到2000多公里外的家乡。

回到家的第二天,蓉蓉与妈妈到莆田市区购买家中过年需要的贡品。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因为航班晚点,蓉蓉一家从北京乘飞机抵达福建福州已是晚上9点,从福州机场还需要驱车两小时才能回到位于福建莆田秀屿区东吴村的家中。回到家,打扫房间、收拾行李,一家人休息时已是深夜。

“做红团、做大岁、游灯,老家过年才有气氛,一家人回来才能真的聚齐。”在蓉蓉奶奶看来,虽然都生活在北京,但是只有回到家乡,一家人才能真的聚到一起过个年,“毕竟这里才是家,根在这里。”

东吴村是一个沿海的小村庄,清晨到村口的市场买海鲜是过年期间蓉蓉和家里人最常做的。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今年24岁的蓉蓉对家乡并没有太多的回忆,但是每年回家过年却成为了习惯。在北京过年只能算是吃顿饭,回老家才叫过年。蓉蓉说道,大部分亲戚还在老家,很多独具特色的节日传统只有老家才有。

为姑姑准备担盘的时候,奶奶给蓉蓉介绍具有当地特色的莆田礼品花。摄影 王蕴聪/人民画报

过寿、参加婚礼、相亲、走亲访友……与当下很多中国农村一样,在东吴村,平时在村里生活的人很少,人们大多外出务工,只有在春节前后,大家才会回到老家。正因如此,很多有仪式感的活动都会集中在过年期间举办,人情、族情、乡情的维系也成为了春节一定要回家的原因之一。

距离春节还有几天,除了打扫近一年没有人住的房子,蓉蓉和家里人还要添购生活用品、走访亲戚、准备年货……随着年关将至,家里人也会陆陆续续从全国各地回来,人越来越多,年味也越来越浓。

吃过早饭,蓉蓉与妈妈在家附近看到有卖小时候常吃的米糕,蓉蓉忍不住买一些回忆童年的味道。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与奶奶在村间小巷闲逛时遇到开心得与熟人打招呼。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蓉蓉一边擦拭天地炉,一边听奶奶讲老家的节日习俗。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因为有近一年的时间没回家,打扫卫生是每年回家的一件大事。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趁着阳光充足,蓉蓉与奶奶清洗陈放多日的红漆“担盘”。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距离东吴村不远的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和平女神妈祖庙所在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也有很多人信奉妈祖,蓉蓉和妈妈来到附近有名的妈祖庙祭拜。摄影 王蕴聪/人民画报

大学毕业后,蓉蓉就职于北京某家居公司,担任企划部经理一职。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