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印合作新途径

随着全球财富向亚洲转移,中印两国需要共同努力成为亚洲世纪的两个支点。
作者 Mukul Sanwal
Wq
2018年6月1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开幕式上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摄影 万全)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横跨欧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于2001年在上海推动成立。该组织致力于促进成员国在安全关切、军事合作、情报共享和反恐方面的合作。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该组织成员国涵盖了全球40%的人口。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2017年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时说:“我期待着深化印度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这将有助于我们开展经济、连通和反恐等方面的合作”。此外,他还表示,期待与其他成员国合作,在共同推进国家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反恐合作是印度与上海合作组织的交流重点之一。此外,印度还有可能在中亚地区获得更多的天然气和石油勘探项目。上合组织将在区域地缘政治、安全和贸易谈判中发挥作用,成为迈向亚洲世纪的重要推进力量。

该地区未来的国际安全秩序将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美国在2011年初提出“重返亚太战略”,这一项重大政策转变使得亚太地区安全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目前,该战略已与重新命名和扩展的“太平洋司令部”合并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将三分之二的总军事资产部署在亚太地区。最近,印度和另一欧亚大国俄罗斯同意联手制定印度-太平洋地区非集团化安全架构。此类涉及多国的国际秩序发展变化将对上合组织安全相关的讨论产生重要影响。

共享联通

目前,由于各国都通过发展本国经济而非军事实力拓展国际影响力,因此贸易谈判变得至关重要。美国对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角色和作用提出质疑,与多个亚洲贸易伙伴存在摩擦,并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中国将关注点由出口转向国内消费市场,以此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在坚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关键新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着力赶超西方国家。印度则凭借其庞大的年轻人口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中国和印度在支持多边主义方面有很多利益共同点。

上海合作组织在欧亚关系、贸易和投资方面的突破将为所有成员国所期待。针对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担忧,中国表示愿意与其开展讨论。因为一些印度主导的倡议也致力于推动南亚区域联通,关键问题在于怎样将其相互融合。

印度主导的互联互通倡议现在正全面展开。根据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汽车协议,一项途经印度的孟加拉-尼泊尔巴士服务已于4月23日起正式开通。虽然不丹因为议会反对暂时没有加入,但允许其他协议方国家巴士通过,并表示一旦获得议会批准将立即加入该协议。这便是一个由印度领导的倡议,即使所有成员不能同时参与,也可以通过建立物理连接,来挖掘巨大的合作潜力。

未来联通与贸易

中国的重新崛起表明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的好处。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和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由特大城市、快速发展的城镇和城市中产阶级所主导的经济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中国总体城市化率为59%,广东是人口最多的省份,城市化率最高,达70%。相比之下,美国城市化率为82%,泰国为50%,印度为33%。这一转变背后的驱动力主要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推动经济一体化,以及政策制定者重新平衡区域发展等举措。

南亚拥有17亿多人口,但目前区域内贸易仅占国际贸易的5%,因为联通性仍然是一个主要障碍。非关税壁垒持续影响区域内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据估计,解决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可以消除80%的非关税壁垒。此外,加强贸易,区域连通还可以促进人际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地区的对外交往。

如果中国和印度主导的区域倡议可以相互融合,这将广泛惠及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框架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孟加拉湾,连接孟加拉、缅甸和斯里兰卡。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仍处于休眠状态,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分歧,几乎不指望它在近期发挥作用。孟加拉湾也仍然是最不易融合的区域,尽管该区域通过发展港口和航道,具有扩大国际贸易的巨大潜力。此外,印度领导的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倡议涉及孟加拉、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在能源合作和电网互联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因此,通过中印两个亚洲大国间的相互协调和协商,以互补而非竞争的方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倡议、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汽车协议和其他区域性倡议,将给中国和印度以及周边其他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设立新目标

现在,需要一个新的框架串起这些联通倡议,而这些倡议实际上正是一个全新的全球秩序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未来全球秩序的影响将是青岛峰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二战后,美国在两个支柱的基础上建立起目前的全球秩序:第一,包括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世贸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第二,在制定议程和规则方面的霸权角色。这个角色是受其全球盟友支持的,例如欧洲的北约组织和东亚的双边安全伙伴关系等。但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中产者收入的停滞,许多西方公民开始对这种安排和自己政府推行的民主形式感到失望。相比之下,中国和印度的收入却持续增长,并随着全球财富向亚洲转移,有可能超越美国经济。

中国和印度目前都在建立新的多边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国际太阳能联盟。因为如果只是简单地复制当前的全球秩序,这些国家并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提出共享繁荣的经济关切不被联合国接纳。中国和印度正在共同努力,就当前全球秩序下的实施议程和优先事项提出质疑,因为这些都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没有其他国家的参与。尽管中印两国还没有明确新的秩序会是什么样子,但他们已在气候变化和世贸组织这两个最重要的多边合作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

亚洲世纪

从单极到多极世界的结构性转变,不应该通过西方视角来解读和分析,而需要重新回到欧洲人来到亚洲之前的世界。各国在利益、影响力和实力方面已与70年前建立国际秩序时有了很大不同,所以重新崛起的大国不会成为第二个“维持现状国家”(主导国际秩序的西方国家)。另一个进步是“影响范围”也已不再是领土概念,因为中国已将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至拉丁美洲。亚洲的利益并不是要在印度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而在于两国如何相处。

今天的亚洲正在恢复其作为一个完整大陆的本来面目。它从来没有赞同过现有的多边框架,也没有反对过多边主义,而是期待中国和印度携手制定新的目标,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国家发展诉求。

莫迪总理在“气候正义”方面重新构建了全球气候关注点,挑战了西方的概念框架,将重点放在生态极限内的人类福祉上。中国也在国内和“一带一路”倡议中推行“生态文明”的概念。此外,在重塑全球贸易以共享数字世界繁荣方面,还需要新的理念。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城市化中产阶级世界中,公平和环境是比以前的政治意识形态更有力的凝聚共识的主题。

老龄化社会、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和中产阶级失业是制定国家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而各国领导人则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中国和印度致力于巩固双边关系,在刚刚结束的武汉峰会上,莫迪总理和习近平主席在解决边界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会议着眼于新兴世界秩序的广阔范围,关注以贸易、投资和资本流动等经济活动为基础共享繁荣,为召开一个有意义的上海峰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合作组织是否会认可亚洲地区主义的重要性,将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无意义的、非重点的讨论话题,这将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旧的秩序框架将不再被接受,对它的支持者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建立一个概念框架,将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与其以地区和大国为单位,孤立地看待世界,不如建立一个共享繁荣的世界观,与他国合作共同确定新的全球目标。 这取决于中国和印度能否共同努力,像曾经那样,成为亚洲世纪的两个重要支点。

本文作者Mukul Sanwal是前联合国外交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