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专访丨余淼杰:进博会点亮中国扩大开放新图景
11月,世界又一次迎来了“进博时间”。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第四届进博会是世界近距离感受中国经济强劲活力和巨大潜力的绝佳时刻。人民画报社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余淼杰教授。
“中国市场全球共享是进博会的应有之义”
人民画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本届进博会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要意义?
余淼杰:本届进博会对于促进全球经贸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扩大高水平开放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扩大进口。扩大进口的意思是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而是致力于给世界各国提供一个更大的出口市场,实现中国市场全球共享的大格局。这也是进博会的应有之义。
人民画报:您对于本次进博会成果有何预期?
余淼杰:进博会引入的进口商品除了能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最终消费品之外,还包括中间品和资本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进博会可能带来的溢出效应。
第一,扩大进口高质量最终消费品。当最终消费品的进口作用于需求端,消费者就有了更多选择机会;当作用于供给端,那么进口消费品入境后会产生“鲇鱼效应”,促使国内相关消费品降低价格来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也会增加百姓的获得感。
第二,扩大进口中间品。中间品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比如原材料、燃料等。低关税、高质量、多数量的中间品进口,将有利于企业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利润,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另外,从发达经济体进口的中间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如果生产过程中能与国内中间品相结合,就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第三,扩大进口资本品。资本品指企业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企业可以从进口的资本品中吸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尽快从“跟跑”进入“并跑”,最终走向“领跑”。
“中国出口的主要比较优势已经改变”
人民画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双循环”战略格局下,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还是便宜的劳动成本吗?
余淼杰: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济韧性十足,只要中国企业专注与创新,中国政府进一步降低地区贸易壁垒,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经济的韧性将会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显示出来。
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不再是便宜的劳动力。与新兴工业国家比,中国的劳工成本高的多。比如说,中国的劳动成本已经是孟加拉的4倍到5倍,然而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只是他们的2倍。换言之,劳工成本便宜再也不是中国出口的主要比较优势。
那么,中国出口的主要比较优势是什么呢?我认为体现在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是我们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因为市场大,企业卖的商品多,就可以降低自身的固定成本,通过规模经济来实现利润的提升,进而实现产品的竞争力,这才是中国出口的核心竞争优势。
“RCEP落地将推动中国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人民画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落地生效,全球的贸易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余淼杰:现阶段全球经贸合作已出现“三足鼎立”的态势,分别是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地区,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地区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RCEP的签署和落地对于促进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一体化有着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RCEP的签署使中国间接和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有了自贸协议,这是中国签署RCEP最重要的获益之一。
在这种经济全球化出现“回头浪”的态势下,地区经贸合作正逐步取代多边贸易合作,但是生产地区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核心特征没有改变。从简单的铅笔到复杂的汽车,再到更复杂的飞机,每个产品都是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生产的零部件组成,再通过在某地集中装配,销往全球。RCEP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RCEP成功签署和落地,对推动中国以及亚太各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