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奇迹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理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更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 林毅夫
1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作业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变革图强勇于创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步成熟壮大。摄影:燕雁/新华社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里提到的,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习主席能作出这样的表述,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取得的成绩。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5美元,8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1978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换言之,9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跟国际经济是不相关的。然而,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了9.5%。在人类历史上,还不曾有任何国家在人口庞大、基础薄弱的背景下,实现了如此高速度和长时间的增长。因此,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绩称为中国奇迹,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表述。

上世纪8090年代,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改革开放。但同样的改革开放给绝大多数国家带来却是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甚至有经济学家称80年代、90年代为发展中国家迷失的20。然而,在同样的国际背景下,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却实现了高速增长?

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发挥了后来者优势和采取了适应自身情况的转型思路。就后来者优势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要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所谓技术创新指的是在下期生产时用的技术比现在的技术好;产业升级指的是进入行业的附加价值比现在的附加价值高。因此,如果把其他国家用过的、成熟的技术和产业转移过来,只要比现有的技术好,附加价值比现在产业的附加值高,就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在经济学上把这种可能性叫做后来者优势。在经济基础薄弱的背景下,中国很好地利用了后来者优势,实现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此外,因为转型思路的不同,让中国经济有了与其他转型中国家截然不同的表现。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世界流行的看法是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所以国家改革必须向市场经济转型,以休克疗法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把政府的所有干预、保护、补贴取消掉。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一大批规模大、资本密集的国有企业。如果采用休克疗法,把对这些企业的保护补贴都取消掉,这些企业在倒闭的同时,将造成大量失业以及社会动荡。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对大型国企在转型期进行必要保护;另一方面放开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准入,并积极因势利导让其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积累了资本,中国逐渐从资本短缺变为资本丰富,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许多原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拥有了了比较优势,企业有了自生能力。在这样的变化下,才有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总结改革开放40年,可以得出以下对中国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第一,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形成竞争优势。中国是中等收入国家,按市场汇率计算,人均GDP8100多美元,而美国是57000美元。这代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跟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还有很多后来者的优势可以挖掘。第二,中国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中国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上不断创新,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教科书理论。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到2035年,能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中国能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中华民族有伟大复兴的梦想,每个发展中国家也都有成为现代化、工业化的高收入国家的梦想。相比起发达国家,中国的经验和理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更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作者林毅夫教授为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